湖廣鐵路債券由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政府所發行。清廷亡國前發行了數百萬元的鐵路債券,其中包括1911年六百萬元的湖廣鐵路借款。此債券呎吋為20x16英寸,比大部分債券文件為大,四邊印有精細的圖紋框著條款以防止偽造,上方亦印有鐵路圖案。湖廣鐵路債券由Waterlow&Sons設計,該公司為倫敦主要的證券及財務文件印刷廠。
湖廣鐵路由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組成,總長約2,545英里,是全國最複雜的鐵路之一,貫通中部及沿海城市。
1911年5月9日,郵傳部大臣盛宣懷宣佈「湖廣鐵路債券」為鐵路幹線國有政策的其中一部分。5月20日,盛宣懷與四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承認其經營鐵路的權利。 1909年,這筆貸款由法國、德國及英國銀行的財團承保,美國後來於1911年加入了財團,六百萬英鎊的湖廣鐵路債券由四個國家平均分配。美國購入湖廣鐵路債券亦是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在二十世紀初「金元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在滿清大臣的簽名下方,寫著數家承保的四大銀行,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 and Co.),德華銀行 (Deutsche-Asiatische Bank), 東方匯理銀行 (Banque de l' Indochine) 及匯豐銀行 (Hong Kong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湖廣鐵路債券標誌著這些銀行在中國最早期的商業活動,比它們開設首個駐華辦事處為期更早。
清政府推出湖廣鐵路債券一事引起了當時中國人的強烈反對,並發起了「鐵路保護運動」小組,抗議中央政府借外債修築鐵路。當中四川成都人民反對最為激烈,據歷史學家所言「四川民眾群情洶湧,抗議政府打算把四川賣予外國列強。地方統治階級(包括商人,紳士和地主)動員學生、工人和農民加入這場救國抗爭」社會各階層團結一致,共同對抗政府,保路運動日益壯大。
滿清政府為了鎮壓民眾,從湖北調動軍隊到四川,導致湖北地區兵力空虛。革命黨人伺機在武昌率先發動政變,後來蔓延全國,史稱「武昌起義」,結束了滿清政權。十年後,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J.N. Jordan)稱「《湖廣鐵路借款合同》乃清朝滅亡之根源。」
清代末期,國家積弱,民不聊生。1911年前,晚清政府推行過一系列的改革運動,當中有部分以流血告終,包括1899-1901年的義和團運動,湖廣鐵路債券只是推翻滿清政權的導火線。
革命完結後,中華民國政府(1912-1928年)及以蔣介石為首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1927-1948年)上場,但無力負擔擴建鐵路的龐大費用……
*以上是網上資料並非本人親筆
樓主共有10張德華銀行發行的£20, 品相什佳與照片的品相一樣。價錢是一張並不是十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