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东是所有铸造流通方鏪银锭的省份中,存世方鏪银锭数量和品种最多的省份之一。尤其是与盐政相关的盐税银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盐政是清代大政,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基石。各产盐省份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在管理上也形成了不同的运销方式和盐税征解方式。所有这些,都在盐税银锭上得以呈现。
广东是海盐,销盐区除了本省,还有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盐税银锭是体系最完备的反映盐政制度演化变迁银锭品种之一。
清代广东盐政主要经历了乾隆五十三年(1788)以前的发帑收盐,官运商销。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十一年(1806)的改埠归纲。嘉庆十一年以后的改纲归所三个时期。
清代广东盐政分省河和潮桥两大系统。统管全省盐政的盐运使住广州,盐运副使即运同住潮州,故又称潮运同。省河主要负责两广及云贵湘赣一百五十多个盐埠的食盐运销和盐税征解。潮运同负责本省及闽赣二十九个盐埠的食盐运销和盐税征解。
改埠归纲是将除潮桥和琼州崖州之外的埠地分为六柜,分别是东、西、南、北、中、平六柜。盐商按销地的不同分别配运食盐。中、西、北柜配运省河盐,东柜坐配东场盐,南、平两柜坐配高、廉各盐场盐。
英德,嘉庆四年,四月长义。五彩包浆,品相一流,保存状态极佳。英德是盐埠名,嘉庆四年为1799年,长义是铸造银锭的银匠或银炉名。英德埠属于北柜盐商,也称上河商,就是有销盐埠地的盐商。从省河配盐运销埠地,因此也是省河盐商。该锭是改埠归纲时期的盐税银锭实物,也是广东盐税方鏪收藏的首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