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省有神仙,
潜隐不可见。
一朝因缘具,
方把真身现。
清代银锭在漫长的铸造流通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各种繁杂的平码成色,也出现了地域特征明显的银锭品种,如方宝、龟宝、夷场新、牌坊、陕槽、川白锭等等耳熟能详的银锭品种。银锭虽然是高值硬通货,但其流通还是受到重重阻碍的,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本地铸造的银锭才能在异地流通。
清代因经济发展程度和影响力以及用银习惯的不同,或因协饷的原因,本省或本地区大量流通他省银锭的现象,且有普遍意义。如广东方鏪和浙江圆锭在云南畅行无阻,川锭在云贵甚至影响了当地的银锭形制,其他省份也不乏范例。
在湖南,除了本地标志性的银锭品种龟宝和方鏪外,还铸造流通川锭形的圆锭。除此之外,还流通一种只见记载,却潜隐百年的他省铸造的银锭品种——山东财神宝。
山东财神宝,目前仅看到张家镶记载于《中华币制史》,一言带过,没有其他具体描述。寻觅多年,曾经考虑所谓的财神宝是否为山东五十两开炉锭?但相邻的河南安徽都铸造同类银锭,如果专指山东的话,应该和开炉锭有所区别。
直到本件银锭的出现,个人认为就是记载中的山东财神宝。这件银锭形制是山东五十两,锭面戳印一个手执卷轴的财神图案,卷轴上有“裕顺”字样。这种财神像是清代商界最有代表性的图案,在钱庄、票号、商号等等几乎所有的商业团体的印章钤印上得到应用。在各种汇票、庄票上尤为普遍,但戳印在银锭上,目前仅见。常见的财神印章多为角质和枣木制,用钢戳戳印显然是为了大量铸造,否则,用其他的印章加盖即可。戳印的位置显然也是刻意为之。
湖南银锭上见有裕顺号和裕顺长,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本件裕顺和前者的关系。清代的商俗,有实力有规模的商号,本号和分号之间,常在本号的名字中间或前后面一字以示区别,商号易主,也有这种情况。因此,不排除本件也属此例。
至于山东银锭在湖南流通的问题,大体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大规模的商业交流中约定。另一个是山东籍银匠在湖南本地铸造,银锭倾销也是一个行业,银匠的流动也是客观事实,在各个省份都不乏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