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道大清银币湘平弌两,L&M-742,SGSC-112,《边境瑰宝-新疆金银币全图典》书中原物。中国唯一以“道”为名义发行的银币,同年(1907年)停用改铸“喀什大清银币湘平壹两”,此品种设计风格古朴,模具粗犷不精,多数压力不均,致使图文不清,仍因存世稀少,名列新疆银币珍罕品种。
湘平弌两与湘平壹两,虽一字之差,却珍贵万分。“喀什道”是唯一以行政机关“道”为名铸币,在中国钱币史上特色独具,极为珍贵。由于以“道”为名存世仅见,过去部分学者从许多新疆币上常见“造”字,且“道”、“造”形音近似,推断“道”可能是“造”笔误,但此说法经考证清代史料记载后已知为误。
“道”字确有其意,代表的是清末州县制度下的行政机关—“道”。清廷在统一新疆后,原本实施了多种行政制度并行的边疆管理政策,直至光绪十年正式建省,才改采用同于内地各省,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各级官吏的州县制度,省之下设置镇迪、阿克苏、喀什、伊塔四道,下辖府、厅、州、县。
其中,喀什道包含英吉沙、麦盖提、疏勒、莎车等县,由道台管理。在此制度下,以“道”为名铸币,殊为合理,亦成为新疆建省及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之历史见证。喀什道大清银币湘平弌两看似平凡,然而仅凭币面的“喀什道”三字,却为其争得新疆大珍之名,存世罕见,品相清晰者尤其难求。